作為海洋中最龐大的哺乳動物,鯨在這個世界上已經生存了5000多萬年。由於天敵極少,漫長的歲月中,它們在浩瀚的大洋中游弋、捕食、繁殖、進化,直到大約17世紀,人類開始大規模捕鯨後,它們的悲劇開始了。
  當鯨油成為製造燈油、肥皂的原料,當鯨骨做成了歐洲婦女的裙撐,當鯨肉被擺上人們的餐桌,鯨的數量開始急劇減少。在13種鯨魚中,至少5種已瀕臨滅絕。
  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IWC)通過《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禁止商業捕鯨。然而,捕殺卻仍在少數國家繼續。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捕鯨、食鯨國,也是唯一以“科研”名義捕鯨的國家,日本成為眾矢之的。
  上月底,國際法庭裁決禁止日本在南極地帶繼續捕鯨。日方卻回應說,南極去不了,太平洋西北部還能繼續捕。日本前經濟產業大臣二階俊博更是公開要求把鯨魚肉送上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餐桌。
  眼下,奧巴馬正在日本訪問,他究竟吃沒吃鯨魚肉不得而知。而在奧巴馬走後,日本開往太平洋西北部的捕鯨船又將出發。日本究竟為何對捕鯨如此執著,他們捕鯨的真實目的又確實是所謂“科研”嗎?讀完以下文字,你應該能找到答案。
  Q:日本捕鯨真是為科研嗎?
  A:殺鯨並非科研的唯一途徑
  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禁止商業捕鯨。同年,日本援引1946年的《國際捕鯨管制公約》,開始“科研捕鯨”,而鯨肉則大規模流入食品市場。
  《國際捕鯨管制公約》第8條允許成員國自行決定科研捕鯨的限額,並應充分利用鯨的身體各部分。除了施加外交壓力,國際社會並沒有強硬的措施能阻止日本單方面增加所謂“科研”捕鯨數量。因此,日本以科學的名義,稱用捕獲的鯨魚進行研究、對種群數量的恢復進行監測。他們對外宣稱,對鯨的種群調查完全通過水面觀察完成的話很容易出錯,日本水產廳負責捕鯨的官員一直強調,鯨魚的年齡、胃容物等內容必須通過獵殺鯨魚才能得到詳細數據。
  但專家指出,對鯨類的大部分研究工作都可以通過一些非傷害性手段來獲得。澳大利亞前環境部長彼得·賈樂科曾在一份報告中說,2010年3月“南大洋合作研究計劃”的一次科考活動證明,利用投射非殺傷性的活組織切片檢查器就能瞭解鯨的年齡、性別、食物、生育狀態和遺傳特征,並不需要殺死它們。
  而且,事實上,根據上月國際法庭的裁決,日本科研捕鯨項目自2005年至今,只列舉了兩篇經過同行評議的相關論文,且研究結論僅僅得自對9頭遭捕殺小須鯨的解剖結果。
  Q:堅持捕鯨是為傳承日本“捕鯨文化”?
  A:背後還有經濟及政治的多方考量
  面對國際社會的抗議,日本一直辯稱“捕鯨是日本傳統文化”,稱要求日本人停止捕鯨就猶如要求美國人停止吃牛排一樣。日本捕鯨協會稱,日本沿海捕鯨傳統可追溯至12世紀,17世紀初就開始團體捕鯨,在日本歷史中,人們通過捕鯨產生了信仰,民謠、舞蹈、傳統工藝等眾多的捕鯨文化得到了傳承,這是日本人與鯨魚共同走過的歷史見證。
  捕鯨食鯨是日本文化確實不假,日本民眾也大多認可政府的捕鯨行為。日本《朝日新聞》不久前進行的民調顯示,60%的受訪者贊成“研究目的”的捕鯨計劃。專家稱,二戰後大量捕殺的鯨魚幫助日本緩解了糧食危機,許多日本人因此對鯨魚和鯨肉有著特殊的情結。
  那麼,除了文化因素外,還有什麼促使日本政府對捕鯨如此執著呢?
  有分析認為,日本一再罔顧國際社會的言論,不顧自身國際形象,充耳不聞地捕鯨,有政治經濟的多方考量。首先,在日本社會,農業和漁業是旗幟性的行業,代表著日本的驕傲。而對於執政的自民黨來說,農民和漁民是大票倉,如果政府公開反對捕鯨會失去大批選民;其次,對於經濟複蘇不明顯的日本社會而言,一旦捕鯨活動停止,整個捕鯨產業鏈都將崩潰,大量工人面臨失業,相關水產公司面臨倒閉,日本的財政稅收也將減少;再次,日本一直以所謂“科研”捕鯨為藉口,行公海捕撈之實,一旦取消捕鯨活動,也就意味著日本痛失“順帶”捕撈公海漁業資源的“便利”,本土市場的缺口將難以填補。
  此外,分析人士認為,日本堅持捕鯨,也是一種要和歐美對抗的潛意識體現,日本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顯示自己的文化特征。
  (原標題:摘下日本“科研捕鯨”的面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renrauhqu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